新展览、新文创、新玩法激活文旅消费新动能
这个春节假期,新展新玩博物馆热度依旧高企。览新旅消
广东省博物馆新年特展吸引游客“打卡”、文创其实我还好下载南越王博物院在珠江游船上创新复刻“王的法激费新年夜饭”、广州博物馆把《黑神话:悟空》同款游戏引擎的活文VR虚拟游戏《海丝奇幻记》搬到镇海楼内……
作为“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之后的首个春节,广东开展了一系列“请到广东过大年”活动。新展新玩其中,览新旅消“博物馆里过大年”推出超1000场陈列展览活动、文创约200场迎春特展和约400场新春活动。法激费新
文旅业态逐渐丰富的活文当下,广东“上新”的新展新玩文博新玩法也为文旅产业带来新机遇、注入新动能。览新旅消
精品特展“引客入粤”
“我们是文创专门来看‘凝眸’特展的,希望新的法激费新一年也能像这些珍宝一样闪闪发光!”大年初四,活文广西游客舒女士带着女儿早早来到广东省博物馆,打卡“凝眸——16至20世纪典藏珍宝艺术展”。
记者注意到,为了迎接春节期间的观众,广东省博物馆设计了2025蛇年生肖门票,票上的其实我还好下载蛇形图案取自馆藏的19世纪“银累丝花卉纹名片盒”,吸引了众多观众排队领取。
春节期间,广东省博物馆于大年初一至初七正常开放,并延长开放时间至18时。“凝眸——16至20世纪典藏珍宝艺术展”“璀璨时光——清代广钟精品展”等六大跨年临展火爆推出。
精品展览的吸引力辐射范围正在逐渐扩大。馆方介绍,自寒假以来,广东省博物馆日参观需求量近10万。根据近期到访观众数据显示,参观人数同比增长30%。其中,省外游客占比高达46%,浙江、江苏、北京、上海游客较多,观众年龄以18岁至39岁群体为主。
在南越王博物院,观众可以与大汉海昏侯来一场跨时空“会面”。在“贺·岁——大汉海昏侯刘贺的人生岁月”展览中,127套210件出土文物,展示了海昏侯充满波折与戏剧性的一生。
跨出“一馆之界”,让精品展览“破圈”传播。春节期间,东莞市博物馆首次与春节档电影《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联名,在新展《莞·藏——100件文物里的东莞故事》中,选取在东莞发现的商周时期文物,结合影片中的角色立牌,邀请观众到博物馆与“主角们”打卡留念,领取电影周边文创等礼品。众多游客从外地赶赴东莞,掀起一波“打卡”博物馆的文旅热潮。
到博物馆体验纯正的广式生活,也成为广东博物馆“引客入粤”的新思路。广东的博物馆数量和质量均位居全国前列,其中142家非国有博物馆依托馆藏特色推出的精品展览和活动同样颇具吸引力。
比如,广东大观博物馆“上新”临展“葫芦还是福禄——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展”,邀观众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岭南金融博物馆推出《新春“百钱斗草”游园会》系列活动,将传统游戏与金融财商元素相结合,以“看文物、读历史、赏古钱、学财商”的多重形式,重塑传统游戏氛围,刷新博物馆特色活动的内容体验。
“食在广东”带动文创出圈
博物馆里过大年,逐渐成为春节期间的“新年俗”,不仅体现在逛展,还有“吃”。
所谓“食在广东”,广东的博物馆从粤菜中汲取了大量灵感。
南国越法炮豚、御酿白玉、南国丽彩五秀、古法红糖老姜茶……这个春节,南越王博物院和天字码头联合打造了“王的年夜饭”,从南越国出土文物出发,发掘岭南饮食文化故事,把年夜饭“搬”到了游船上。
市民游客畅游珠江欣赏两岸城景,一边品尝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南越美食,不禁感叹“文化味十足”。据悉,“王的年夜饭”选用南越文王墓出土文物佐证的南越国已有之物,还原美食精髓。
为何青睐美食文创这一赛道?南越王博物院宣教文创部副主任吴丹微说,近年国际运动赛事中,中国的饮食文化都极为出圈,而在饮食这一赛道中,又有“食在广东”的美誉。
“南越王博物院院藏了极为丰富的饮食类文物,多年来也一直在宣传打造‘南越王宴’等项目。去年春节申遗成功,今年大湾区将首次联合举办全运会,我们以此为契机推出‘王的年夜饭’,就是希望讲好中国故事、讲好广东故事,邀请全国的游客朋友来广东过大年,来南越王博物院过大年。”吴丹微说。
记者注意到,南越王博物院内,不少观众参观之余还会手捧一杯文创茶饮——茶饮外包装上的图样,正是源于南越文王墓出土的漆木屏风。院方介绍,南越王博物院2024年共研发110款新品文创上市销售,全年销售额约800万元,其中咖啡、奶茶、雪糕、饼干、蛋糕等餐饮类文创就占22款。
作为研发餐饮类文创的先行者,广东省博物馆同样推出了特色打法,结合正在展出的精品特展研发限定文创咖啡和蛋糕,而展览配套文创等也不乏以美食为原型。据统计,2024年广东省博物馆文创全年销售额超4000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春节期间广东各大博物馆还突破单馆运营模式,以区域联动形式打造文创集群效应。广东省博物馆协会秘书长、广州海事博物馆馆长王芳介绍,黄埔军校、南海神庙、广州茶博物馆联合推出“迎春文创市集”,形成“抱团取暖”文化消费场景。以茶博馆为例,通过免费赠茶饮等策略,将静态文物转化为可体验、可携带的文化符号。
王芳认为,文创是市民与博物馆的重要链接,每一件文创背后都有一定的设计,这个设计关联过去与现实,关联人与场馆,它有可能会成为市民与某样文物、某件事的情感载体。此外,文创产品能够让文物以轻巧的方式被带回家,也让传统文化以更年轻的方式融入现代生活。
文博新玩法展现“黑科技”
DIY掐丝珐琅福卡、制作新春挂画、体验纸雕手作……春节期间,各大博物馆“开卷”,推出特展只是“基础招式”,满满新年仪式感的手工制作活动、有趣的互动游戏、与博物馆展览配套的教育活动等,让观众在博物馆既能玩好、也能学好。
记者注意到,广州博物馆自1月28日起推出了VR沉浸式体验《海丝奇幻记》,观众只需要佩戴专属的VR眼镜,就能一“镜”穿越到唐代的广州城,近距离360度欣赏当时的外销精品,实现真正的“看展自由”,还可以走进蕃坊“看热闹”。
“这是继‘消失的名菜’系列文创之后,广博助推文化消费又一次大胆的新尝试。”广州博物馆副馆长朱晓秋介绍,为了保障良好的游玩体验,《海丝奇幻记》采用了国产大热游戏《黑神话:悟空》同款UE5游戏引擎,通过Nanite虚拟微多边形技术及Lumen全局光照技术,让视觉体验达到影视级画质,希望让观众在博物馆里也能看一场独特的“春节档电影”。
此外,广州海事博物馆在春节期间举办海博奇“庙”游系列活动,除了“日更”丰富多彩的手工艺沉浸式体验活动外,还联动广州茶博馆推出海丝文化冬令营研学活动,学员可在五天四晚的活动中制作螺钿工艺品、体验古老技艺点茶、进行戏剧表演等,这些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博物馆不断突破物理边界,成为链接课堂与社会的开放式学习平台。
广东省博物馆也结合馆内特色展览,开展系列互动体验活动。如“漆木精华——潮州木雕实景解谜游戏”以“潮州木雕”展览内容为基础,结合手机端APP,将文物和文化阐释藏于故事情节和AR、多媒体技术中。还有依托“亚美尼亚18—20世纪文化瑰宝展”开展“亚美尼亚帆布袋设计工作坊”,与“绝美中国色——瓷器上的釉色”展览联动的瓷绘活动等。
王芳认为,这些丰富多彩、沉浸感满满的互动体验,最终都是服务于博物馆公共教育功能。她提到:“春节期间,各大博物馆都举办了很多观众可以参与的活动,提升观展体验,但我们更希望帮助观众用好博物馆的科教资源,让他们在博物馆里真正学有所得,从历史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等。”
南方日报记者 黄堃媛 赵媛媛
通讯员 粤文旅宣